千盼万盼,家住北京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刘先生,终于盼来了小区里的充电桩。
2019年,刘先生购置了新能源汽车。但由于小区没有充电设施,导致刘先生不得不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在小区外的充电站充电。

图源:视觉中国
历经波折后,2024年底,小区里充电桩一建设好,刘先生当天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充电。但现实情况让刘先生心凉了半截——五个充电桩所在的停车位,四个都被燃油车占据,电价也高得离谱。
“外面的充电桩电费是1.8元每度,夜间充电能到0.6元每度。而小区里的充电桩,全天都是2元每度。”根据刘先生观察,小区充电桩建设好后,真正用的时候却很少——大部分时间,这里和普通的停车位一样,偶尔才能见到个别充电的车,充电头还经常直接掉落在地上。
就这样,五台充电桩,成了小区里的“手办”。
01
“中看不中用”
其实,对于小区内的新能源车车主而言,小区迎来充电桩本是件利好。
但当下,一些进驻小区里的充电桩却饱受争议——充不上电、充电贵、管理差、危险大,是不少车主对小区充电桩的评价。
首先,在一些老旧小区,充电桩并不好用。
记者走访北京方庄地区某小区,该小区总户数2048户,但只有120个停车位。随着有车的人越来越多,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小区里不少人用轮椅、桌子等提前占车位。

上个世纪建设的老旧小区,大多没有地下车库,地上车位也十分有限。 于天昊摄
“在这样的小区,建设好的充电桩大多沦为摆设。抢不到车位,就没有充电的机会,要解决小区内充电不便的问题,还得先解决停车问题。”北京某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赵明达接受采访时表示。
像刘先生一样,还有不少车主是被价格劝退的。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李女士居住的小区内充电费用2元一度,其中0.8元是服务费。李女士感慨,这样算下来电车的用车成本,相较于燃油车几乎没有优势,“且大部分桩没人管理,油车占位、电桩故障的情况很多。”
记者走访后发现,小区内部充电桩的维护情况不容乐观:掉落在地上的充电枪、被灰尘蒙住难以扫描的二维码、无法显示的操作页面……而这又给小区的人员安全埋下一颗雷。
2025年4月8日,山东济南降下中雨。张女士的宠物狗在经过小区一处充电桩时倒地抽搐后死亡,其丈夫遛狗时牵绳的手部也有过电感。事后经电笔检测,发现充电桩一条电线周围多处有电流。据了解,该小区同一位置在雪后也出现类似情况,导致另一只狗死亡。
02
物业的博弈
小区充电桩从建设到运维,物业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角色。
相比于私人充电桩直接接入电网导致物业无法从中获利,小区公共充电桩能够给物业带来场地租赁的收益。因此,物业对公共充电桩的态度更为欢迎。
但北京执业律师杨鑫表示,部分物业与充电运营商会签订“排他协议”,每台公共充电桩会收取“进场费”,导致车主充电价格上升,有些价格甚至高于居民电价50%。在一些案例中,还有物业通过高价车位捆绑、挪动公共维修基金等方式谋取私利。

社交媒体截图
而在上海某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周济翔(化名)看来,充电桩涉及产权单位(车主或者开发商)、物业公司、电力部门、消防部门、社区居委会等多方主体,但由于没有一个“牵头人”,容易成为“多头管理,无人兜底”的“皮球”。
“一些公共充电桩的运营方(如星星充电、特来电)仅仅负责设备的维护,对于周边的环境如电线短路、车辆乱停的情况视而不见。”周济翔说,“在一些政策上,虽然像《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物业配合安装充电桩,但是对于日常巡检、隐患整改,没有相关的强制标准。”
周济翔所在的小区的充电桩“入场费”大约为1000元每桩——但是收益远远低于管理风险。据他介绍,小区内增加公共充电桩,需要派专人巡查,每年增加的人力成本约为12万元,但目前仅凭充电桩的租赁收益和入场费,公司无法平衡这笔支出,属于“赔本赚吆喝”。
周济翔回忆,他所在的物业此前因不能正确识别充电桩显示屏异常闪烁,以为是正常现象,导致未及时报修而引发充电桩短路。
“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非常有限,对于充电桩一窍不通。”周济翔表示,大多数物业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充电桩的专业运维技术和知识。

图源:视觉中国
小区物业力不从心,而一些充电桩运营商也是“甩手掌柜”。周济翔介绍,部分运营商为了抢占市场,盲目扩大装机量,在小区安装后“只管装,不管管”。有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有20%的公共充电桩因故障停用超过1个月,沦为“僵尸桩”。
在律师杨鑫看来,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漏洞。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72条规定,业主有权使用安装充电桩,但是对于物业配合义务的边界、审批时限、违规处罚等措施没有明确规定。
“还有一些诸如‘充电桩噪音扰民’‘光污染’等问题,目前的法律也没有明确界定,纠纷处理缺乏依据。”杨鑫补充道,基层执法部门的执法过程中,对于充电桩的违规和不文明利用,也没有相关措施。
记者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一些小区将充电桩集中安装在消防通道、绿化带内或者通风不良的区域,一旦起火,很容易扩散,存在安全隐患。
03
怎样避免“建完不管”?
近年来,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增长迅猛。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充电桩达到1060.4万台,同比增长53%,其中私人充电桩739.4 万台。
部分地区对小区充电桩建设有明确规划目标。例如,昆山计划到2025年,全市充电桩总规模不少于9万个,车桩比不低于1.2∶1 。一些城市也在积极推动相关建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增长带来的充电需求。
但当规模庞大的充电设施进入小区,建设后的管理仍然存在真空。
杨鑫建议,明确责任链条,出台《小区充电桩管理办法》,规定物业是第一管理责任人,运营商负责设备的维护,政府部门定期巡查。“对于那些积极管理充电桩的物业,给予税收减免或者专项补贴,也要允许物业从公共充电桩的收益中提取合理的管理费用。”
根据周济翔的观察,现在的充电桩越来越智能。如果运营商将智能充电桩连入物联网进行监控,实时检测电压、温度等数值,就能够在异常时自动断电或者通知物业报警,为物业管理方省去巡查的人力成本,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充电桩运营企业则应当更好地维护建设的充电设施,比如制定日常巡检计划,做好设备维护的记录,制定应急预案等。
“如果充电桩运营企业建立和小区物业的密切沟通机制,定期向物业通报充电桩的维护计划和运营情况,那么就可以高效应对充电桩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周济翔说,“我们物业也可以定期把业主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企业。”
而在车主看来,针对油车占位、充电不文明行为,也有必要提高业主的素质,共同维护充电环境。
“业主有必要形成文明公约,明确充电秩序,签订小区充电管理规约,在遇到矛盾时能够有一个沟通解决机制。”刘先生说。
周济翔也透露,所在的物业公司正在起草《充电管理公约》。要通过业主投票明确收费标准、处罚规则,让一些不文明充电行为纳入小区的“内部信用体系”。
通过一些增值服务与物业进行分成,也可以提高物业和运营商的合作积极性。杨鑫告诉记者,目前一些“充电桩+广告屏”“共享充电位”等增值服务已经有了落地尝试。
改善小区充电桩困境需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规范管理,通过增加政策、管理、宣传等方式,实现充电桩摆脱“社区手办”的身份,成为切实解决居民充电难题的设施。
来源:央视网微博
相关文章:
为何这些小区的充电桩都沦为了摆设?04-30
拼经济 抓发展 · “重庆造”闪耀上海车展 硬实力造就高人气04-28
小米汽车的这项创新功能,是由这位90后带领的算法团队设计的04-28
汽车以旧换新服务全面覆盖 我国现存汽车产销相关企业超153万家04-25
多图预警!100多款全球首发车型集中亮相,记者带你逛上海车展→04-23
晨意帮忙丨6台洗衣机5台空调!群租房的年轻人被吐槽扰民,楼下邻居无奈外出开房04-22
网友反映云南一公园有人投毒,警方介入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