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球首例!手术医生在苏州,患者在欧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1:59:00    

经历3个小时,今天(4月2日)凌晨1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团队在苏州通过国产单孔机器人系统,为远在罗马尼亚的一名患者完成肺部肿瘤切除手术。据了解,这是全球首例单孔机器人跨洲远程手术、全球首例胸外科跨洲远程手术,也是全球首例从中国至欧洲的远程手术。

科室主任赵军向记者展示手术过程。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手术室内,一场跨越8000公里的远程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主刀医生全神贯注地盯着3D高清影像系统,双手熟练地操控着8000公里外的蛇形机械臂。通过一个约3厘米的微小切口,在平均107毫秒的信号延迟下,胸外科团队先后远程完成肺叶分离、血管闭合等步骤,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罗马尼亚患者的右上肺叶被精准切除,中罗两国的医疗团队隔着屏幕展臂庆祝。

手术现场画面。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

“患者清醒后,即可自主下床活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赵军介绍。

赵军表示,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手术,凝聚着中罗双方四个月的精心筹备。面对5个时区的昼夜差异、跨国网络传输的稳定性挑战,以及跨国伦理审批的复杂流程,该院迅速联合医疗团队、工程师、信息专家组成专项攻关组,对国产单孔机器人系统展开全方位测试。经过多轮调试优化,国产单孔机器人系统成功在罗马尼亚当地医院完成安装与测试。

科室医生开展手术讨论。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

“跨洲手术的成功开展离不开‘蛇形机械臂’的优势。”赵军介绍,此次单孔机器人的机器臂可实现520度旋转,灵活度较高,能够轻松触及手术部位的各个空间。手术视野为立体呈现,还可放大2-10倍,即使是细小的毛细血管也能清晰可见,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同时也让手术过程更加流畅。

随着5G网络的普及和机器人技术的迭代,远程手术正在突破地理限制。赵军表示,如今,医生不需要站在手术台前,就能为万里之外的患者实施复杂手术。为全球患者带来了更多优质医疗技术。(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文)

编辑:钱芳

相关文章:

《骨子里的爱》系列报道第132期 | 矫正手术让双足畸形患者恢复正常生活04-27

专访美的奚伟:以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开辟人形机器人新赛道04-27

路畅业兴 小山村迎来“奔村游”04-26

呼和浩特南二环快速路突发!一男子带着哭腔紧急求救!接下来的一幕……04-25

突然爆发,一地确诊200多例!医生紧急提醒04-24

头皮溃烂竟是患癌 专家巧手运用皮瓣转移术补缺损04-24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今起发行04-24

何以中国 | 探寻书坊乡的千年文脉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