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群众日常生活的家园,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领域。民乐县金山社区始终秉承“党建引领,便民利民”服务理念,紧紧围绕城市社区“一核一网N服务”工作思路,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坚持“大党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网格化治理、一键式响应”城市基层治理机制,以“135”服务模式全力打造两汇、五邻 、三里“惠邻里”党建品牌,形成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邻里和谐的服务型社区。今年以来,社区党委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从社区居民关心的难点热点入手,打造党群服务驿站,创立法治共建基地,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社区和谐氛围愈加浓厚,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用好“思想政治”传家宝,全力打造“理论课堂、云端课堂、移动课堂、实境课堂”四个课堂,围绕政策解读、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心理健康、家庭和谐等多个领域,全力构建多元、开放、共享的基层宣讲矩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政策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

“领学+分享”打造“理论课堂”,从“入耳”到“入心”。金山社区突出政治性、引领性、规范性,高效打造“理论课堂”,邀请理论名嘴上台授课领学,并鼓励党员干部“唱主角”,集中学习后,邀请党员上台,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讲感悟,交流心得、分享收获,以此引导党员干部读懂理论、明白方向,促进理论学习切实转化为工作成效,推动宣讲工作往深里走、实里走。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头作用,以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会、交流研讨会等方式,深入开展学习,分享交流学习感悟,树立学习标杆榜样,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广泛参与学习,推动党的政策、实用技术“宣”出特色、“讲”到深处、“声”入人心。

“广播+网络”打造“云端课堂”,从“线下”到“线上”。依托数字赋能、整合优质资源、共享学习资源,积极打造“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互融互通的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建立流动党员教育“1+N”包保联系机制,探索“线上加油站”、创新“特色加油站”,引导流动党员通过学习强国、社区党员之家”微信群,实时分享学习内容,开展互动交流,让流动党员、在职党员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学,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密切与党组织的联系,不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使“线下学”为“线上学”、“集中学”为“灵活学”。构建“电脑端+手机端+电视端”模式,打造“党建网、党建微信公众号、党建电视专栏”三位一体平台,引导广大党员、流动党员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量学习”,让党员随时随地都能“充电”。

“服务+实践”打造“移动课堂”,从“声边”到“身边”。社区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课堂就办到哪里,学习就跟到哪里”的理念,积极打造“移动课堂”,将“阵地式”改为“流动式”,确保政策宣传、党员教育不漏学、全覆盖。强化结对帮扶,动态摸清、登记建立年老体弱党员台账,健全“1+N”结对帮扶联系制度,委派支部委员、党员骨干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党员提供服务、帮助学习。坚持送学上门,把资料送到党员家、课堂搬进居民家、政策传到家门口,切实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用“乡音”传递“党音”,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参观+学习”打造“实境课堂”,从“会场”到“现场”。积极构建“小马扎讲堂+凉亭课堂”活动阵地,将“灌输式理论学习”转为“体验式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服务,有机融合“小马扎讲堂+红色教育基地”,让党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进行参观学习,看着眼前一幅幅珍贵照片、听着耳旁一个个感人故事,大家仿佛置身其中,时而认真观察、时而驻足思考、时而低声交流。以“三动式”工作法,即“走动、互动、联动”工作法,既走近群众听到“民声”,又解决问题赢得“民心”,用“大白话”讲道理、讲发展,用“聊家常”知民情、解民忧,解决矛盾纠纷、群众诉求、安全隐患等各类问题,禁毒、电诈、信访等基层治理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全方位学习体系,壮大宣讲队伍、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主题,将宣讲工作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要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力军”,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共驻共建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共建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孵化器”作用,让其成为社区工作创新的“原动力”和服务居民群众的“新窗口”。
作者:田宝琴
编辑:张丹
相关文章:
民乐县金山社区:打造“四个课堂”矩阵 深耕新时代理论宣讲07-28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07-24
卷!7月券商发布超300篇“反内卷”研报07-23
定陶区滨河街道|书香伴成长 阅读润童心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