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扎县洛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甜茶馆里讲党史 党恩传颂述幸福”主题宣讲活动。

加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闹元宵 话团结”活动,志愿者们与群众一同用毛笔书写美好寄语。
从羊卓雍错湖畔的志愿服务点到偏远乡村的“文化实践银行”,从甜茶馆里的政策宣讲到校园周边的护学岗,近年来,在雅砻大地这片沃土之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春风正拂过城镇乡村、景区牧区,带来生机与活力。
山南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文明实践的触角不断向各个角落延伸,用贴心服务、鲜活活动和特色品牌,实现了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真正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筑牢阵地根基——
让文明实践触手可及
“景区里就有制氧机,还有志愿者帮忙解答问题,真是太方便了!”在浪卡子县羊卓雍措景区,来自四川的游客张先生对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服务设施赞不绝口。
“我们山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联合浪卡子县委宣传部,将文明实践点延伸至热门景区,户外LED屏滚动播放文明旅游提示,急救药箱、雨伞、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随时感受到文明实践带来的温暖。”现场志愿者向记者介绍道。
作为“一把手”工程,山南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山南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实践所84个、实践站571个,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文明实践网络。
在阵地建设过程中,山南市遵循“盘活存量、优化配置”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将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阵地有机融合,打造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例如,加查县安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镇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共享场地,既节省了资源,又让群众在办事、参与文化活动时,能够随时接触到文明实践内容。
与此同时,线上阵地的宣传同样精彩纷呈。山南市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活动共联、队伍共建、资源共享。如今,群众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轻松了解附近的文明实践活动,预约志愿服务、学习政策知识,文明实践服务从“面对面”拓展到“屏对屏”,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群众的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升。
激活志愿力量——
让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来,我帮您把行李搬到车上!”“这是文明旅游手册,里面有景区环保小贴士。”在加查县火车站,“逢五相约,我为旅游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向过往游客发放宣传资料,倡导文明出行、爱护环境,以实际行动带动游客共同维护公共环境。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本形式。山南市秉持多元吸纳、专业引领的理念,广泛吸纳各级宣讲员、道德模范、美团外卖员等群体加入志愿队伍,构建起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志愿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山南市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282场次,服务群众27.5万人次,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雅砻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重大节日和节庆期间,文明实践活动更是精彩纷呈。春节、藏历新年期间,洛扎县开展“移风易俗迎新年 文明新风添年味”活动,基层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群众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文明新风;“学雷锋月”期间,志愿者们积极清扫街道,清除杂物,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中秋节”前后,各地通过文艺汇演、邻里宴等形式,传递团圆和睦的传统美德。
此外,山南市还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精准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隆子县雪沙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派出所开展“共赴护学之约 齐创平安校园”活动,志愿者们在上下学时段维护交通秩序,排查安全隐患,为学生撑起“安全伞”;措美县志愿者开展“我来教你数字技能”服务,“一对一”教农牧民使用智能手机,普及网络安全和防诈知识,助力老年人紧跟“数字时代”的步伐;全市还开展“学说国家通用语言”活动1730场次,帮助4.2万名群众提升沟通能力,架起了交流的桥梁。
理论宣讲更是接地气、有温度。山南市创新“百姓讲给百姓听”模式,邀请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等用“土话”“家常话”讲解党的政策和身边的变化。一名宣讲员说:“群众不爱听大道理,我们就把国家政策编成小故事,结合村里的变化来讲,这样大家听得懂、记得牢。”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山南市共开展理论宣讲4691场次,受众人数达34.9万人次,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造特色品牌——
让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用积分兑换了一袋面粉,还学到了垃圾分类知识,这个‘文化实践银行’真好!”在山南市琼结县积分兑换现场,村民扎西拿着刚兑换的物资开心地说。
“文化实践银行”是山南市琼结县打造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在这里,群众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遵守村规民约、践行文明行为等方式积累积分,再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养。
品牌是文明实践的生命力所在。山南市立足地方特色,精心打造“百姓讲给百姓听”“七彩邦典”“夜话嘎东栏目”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品牌项目,以品牌带动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例如:“甜茶馆里话党恩”活动极具地域特色,志愿者们走进甜茶馆,与群众围坐在一起,边喝茶边聊政策、话家常,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知识,让甜茶馆成为传播文明的“小课堂”。
移风易俗也是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山南市结合“培树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宣传教育活动,将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提升群众素质、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隆子县三安曲林乡在甜茶馆开展宣传活动,志愿者通过面对面讲解、发放资料等方式,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曲松县在“我们的节日·清明”期间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倡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厚养薄葬、丧事简办”,让文明祭扫成为新风尚。
如今,走进山南的乡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现象越来越少,简办新办的越来越多;封建迷信活动越来越少,学科技、求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邻里纠纷越来越少,互帮互助的场景越来越多。文明实践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风貌,滋养着群众的心灵。
从景区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山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贴心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用鲜活活动凝聚群众力量,用特色品牌传播文明理念。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文明实践的种子已深深扎根,结出丰硕的果实,绘就出一幅乡风文明、群众幸福的美好画卷。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相关文章:
暑热炎炎,独居老人的安全谁来管?这个街道有“凉方”07-15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文明新风直抵人心07-15
成都世运会颁奖物资揭晓!07-08
强降雨袭川!多地紧急转移安置群众,对河道等重点区域24小时监测07-04
今宛快评丨凝聚风雨同舟的力量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