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 吕光社
退休后本可以在家享受悠闲自得的幸福生活,然而,她却没有选择这种安逸,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大凉山和湘西山区支教的征程,用一颗爱心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灯,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幸福不是安逸的生活,而是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改变他人命运的那份成就感。”她叫王越,中共党员,今年56岁,是邹城市一名退休教师,也是邹城市圆梦微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和负责人,曾获“山东好人”等称号。
作为一名教师,每当看到困境中的孩子,特别是穷困山区的孩子,王越内心总是涌起涟漪,去偏远地区支教也成为她心中未了的情结。2024年春节过后,王越开始追寻自己的支教梦,上半年奔赴四川大凉山美姑县拉马镇中心小学马堵小学,下半年又来到湖南永顺县朗溪乡中心小学。
到大凉山支教时间不久,王越便创造了“神话”。在马堵小学第一次开班会时,她跟孩子们说,要和他们一起努力,让班里有5个考100分的同学。“刚开始大家都不信,但那个学期,考100分的孩子很快从一个到两个,后来越来越多。”王越说,她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女神”老师。
“其实哪来的‘女神’,只不过是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付出而已。”王越说。
朗溪乡位于湖南永顺县西北边陲,平均海拔800多米,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素有“小西藏”之称。这里的孩子大多为土家族,家庭条件普遍困难。王越是5年级的数学、体育、音乐老师,也是全校孩子的心理活动课老师。
王越在这里又创造了孩子们心中的“神话”,班里孩子的数学成绩同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本学习热情不高的小陈,成绩进步明显;性格相对内向的小谢,愈发开朗自信……在王越亦师亦友的陪伴下,学生们也在悄然蜕变着。
从大凉山到湘西山区,这两个地方,条件都非常艰苦,但她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孩子们特别纯朴可爱,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爱让我感动。哪怕只是教会他们一个道理、一道算术题,陪他们做一次手工、登一次山,都能看到他们眼里的光。”
在大凉山山区,王越的班里有50多个孩子,她几乎到访了每个孩子的家,或搭老乡的拖拉机,或步行翻山,去最远的学生家要走两个多小时。“虽然辛苦,但那是学生们每天要走的路,和学生们一起走走他们的路,便走进了他们的心里。”王越说,当学生带着她去摘山上的野生猕猴桃时,当孩子们采来一束束野花送她时,她一次次被感动。
王越深知,自己肩负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山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目前她已从湘西支教返回邹城,但王越还计划再次去支教。
退休支教,圆了她的梦想。而作为邹城市圆梦微公益服务中心的发起人,王越又圆了许多人的梦想。王越是邹城人,父亲是军人,母亲是教师。受父母影响,王越从小就乐于助人,经常跟着家人一起帮助他人。工作后,她更是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助学助困。彼时,得知家乡存在教育困难,她主动申请从机关调动到教学一线,此后再未离开。后来,王越和同仁一起成立了邹城市圆梦微公益服务中心,为困难学生提供资金帮扶、心理关爱等。发展至今,已有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累计捐赠款物678万元,其中王越个人累计捐助学金32.6万元;帮扶困境学子3117名、老人4532名、环卫工人1720人,用实际行动为弱势群体遮风挡雨、送上温暖。
做公益,坚持一次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从邹城到大凉山,再到湘西,王越不仅用爱的奔赴铺就了无数学子的人生之路,更用一颗赤子之心谱写了一曲时代芳华。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文章:
用爱的奔赴铺就学子人生路07-16
“大连工大公告事件”不该成为窥私欲的狂欢07-14
系好暑期“安全带” “警”握小手讲安全07-13
“热”经济遇上“冷”商机 “清凉经济”促夏日消费持续升温07-12
全球AI失业大逃杀:25年已裁94000人,微软高管:被裁可用AI管理情绪07-07
护学岗: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线07-06
以清廉家风为笔 绘清正校风画卷——安宁一小联合安宁温泉童缘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07-04
多彩托管启暑期 暖心服务解民忧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