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特派记者 江楚雅 李彪 发自杭州

免费午餐基金发起人邓飞,在14周年发布会上进行主旨演讲。
柔暖改变中国,涓流汇成江海。初心如磐,不负韶华。
邓飞和他的团队,用十四年5100多个日夜,用心守护中国44万学童的健康,让他们好好吃饭,天天向上。
5月17日,免费午餐14周年公益广告,在上海正大乐园璀璨亮相……
当天下午“免费午餐基金十四周年发布会”在杭州创享酒店隆重开幕,全国各地的政商精英、受益地区代表及公益人士等济济一堂。免费午餐向全球发布了2024年度的骄人业绩。公开透明的数据、持续开餐的学校、源源不断的捐赠……这些均证明,免费午餐是当今中国最具价值贡献和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公益基金。
不仅如此,免费午餐创始人邓飞在主旨演讲中,创建性地提出免费午餐十四年之后的路怎么走,以及他所创建的花开岭公益主题村要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具体作为和思路。
呕心沥血十四年,邓飞和他的伙伴们不仅发起了免费午餐而且还打造了花开岭,邓飞他们到底对中国公益贡献了什么?
人们说,免费午餐是一剂社会温良的药,让山区孩子免于饥饿。而花开岭社会实践,则是一个试图纾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方法,目的在于助力社会和谐。
免费午餐的独特中国贡献
在免费午餐十四周年发布会上,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邓飞及其团队经年累月默默无闻的付出。
截至2025年4月底,免费午餐基金共计募捐12.47亿元,免费午餐基金联合多方力量累计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830所学校开餐,帮助超44万人吃上热腾腾的午餐。
面对这些年这些数据的变化,邓飞常用三句口头禅进行总结:
“是这个伟大时代成就了我们的公益事业,让我们能有机会为社会做一点小事。”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这个公益事业,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我们千万人的力所能及。”
“中午能吃一顿饱饭,就是让一个乡村孩子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机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在全国普及行动,这就是大爱无疆!所以我要竭尽所能把全社会动员起来。”
在5月17日的发布会最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詹成付,在主旨发言中,客观务实且满怀深情地对免费午餐的十四年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詹成付说:“首先,我为免费午餐十四年取得的扎扎实实的巨大成绩,感到骄傲。它推动了中国的公益事业,这十四年它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我认为免费午餐的项目与经验,值得全社会认真的思考、研究、学习和推广。”
詹成付认为,免费午餐最为成功的经验是,始终坚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做公益。免费午餐的公开透明机制,让善款的使用得到了全社会的监督,取信于民,所以源头活水。
詹成付表示,凡事以人为本,一个事业更是如此,免费午餐的成功得益于以邓飞为核心的一群人及一群团队的付出。多年来合规合法,遵纪守法,他们的付出,使该项目成为了社会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和良心工程。谈到免费午餐的未来及展望,詹成付代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提出要求,要求免费午餐再创新高,要坚持慈善关爱不动摇,要沿着伟大新时代所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要求免费午餐要在强国建设和伟大的复兴中,不断转型升级,要找到自己的发力点和坐标点,使特别需要关爱和关怀的人群得到照拂。
詹成付说:“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免费午餐要在这个10年里,为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愧时代,不负韶华。”
詹成付最后说:“大家对免费午餐更好的发展与未来有没有信心?”
台下众人高呼“有信心”。
彼时,掌声雷动,群情激昂,令人动容。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看到,有几个免费午餐的伙伴们,互相拥抱祝贺,喜极而泣。
一个诗意的人与花开岭
邓飞身上有很多标签。
一个曾经的优秀调查记者、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温和而坚定的改良主义者、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主义者、一个善于协调沟通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服务公众的组织者。
这个在湖南洞庭湖边长大、被岳麓书院温润多年的赤子,心存善念,尊老爱幼,急公好义,坚毅而热烈。
熟悉邓飞的朋友,则认为他骨子里其实是个诗人,内心诗意盎然,十里春风,充满澎湃活力。或许,他自己都会否认。
“最初我看到这里的花开得烂漫,我就想到了‘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古语,我就给这个地方起名叫‘花开岭’。”面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们,在花开岭公益基地,邓飞总喜欢用诗一样的语言向大家介绍。
花开岭,作为免费午餐之外,由邓飞打造的另一中国公益品牌杰作,仿佛一个横空出世的世外桃源,它坐落于浙江富阳区一片连绵丘陵的V型地带中,山灵水秀,被时代赋能,承天地滋养。
八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籍籍无名之地,现已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公益主题村。目之所及,周遭的山坡上总是盛开着各种时令的花朵。当年的寂静无声之地,逐年逐月变得喧嚣而欢腾,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人士和社会组织从业者,在花开岭的乡居小院和吊脚楼中穿梭,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着快乐和满足。
而2018年的花开岭,还是如此简陋,主建筑只有一排东西向的棚屋,人烟稀少,从杭州主城区打车过来大约要一个多小时。
当年的一个午后,邓飞躺坐在藤椅上,喝一口茶,面对满脸狐疑的长江商报记者,缓缓说道:“等你们过几年再来看我们的花开岭,就会认识到我从北京来杭州的选择该有多么正确。我和好伙伴们要做的,不仅是免费午餐,还有所有跟中国乡村治理相关的很多东西……”
话音未落,仅仅时隔6年,这里已换了人间。
在双向八车道快速路的加持下,在浙江富阳区各级政府无偿提供10亩建设用地和18亩山林用地的支持下,一条长达半里的宽阔道路直通进山,高标准的办公楼、培训基地、厨房和餐厅等一应俱全。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吹响乡村振兴嘹亮号角的当下,花开岭公益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帮助老与幼,培训年轻人”为核心使命。就在这里,每天如火如荼推进的,是以公益力量助力解决中国乡村问题的社会创新实践。
在傍晚雾气弥漫的南端山坡处,邓飞叉着腰,眯着眼睛,俯瞰了一会儿远处,又把目光收回到花开岭。他说:“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看着花开岭不断成长,就是知道花开岭的未来还有各种可能。”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三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究诗酒田园。
邓飞又诗兴大发:“花开岭,这里就是我和我伙伴们的诗酒田园,就是我们青春闪光的青纱帐,就是我们能为这个时代力所能及所能做的一点事情。”
相关文章:
国宝文物归国,外交部:事实证明中美平等对话合作可以互利共赢05-19
我国启动算力互联网试验网建设 已标识499个算力资源池05-19
左手免费午餐右手花开岭 邓飞14年公益之路的中国贡献05-19
中国优质绿色产能助力世界能源转型05-19
美学者:美国应尽早认清自身积弊 与中国合作谋求共赢05-18
镇平县枣园镇: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