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暑假,全国科技馆迎来参观热潮,“科学游”格外火热。家长、青少年纷纷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场所体验科学的魅力。“科学游”为何火热?如何放大其教育价值,使之成为孩子的成长助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科学游”的火热,在于其精准契合了青少年渴望探索的天性以及家长重视培育孩子科学素养的需求。对于青少年而言,暑假既是难得的“自由时间”,也是拓展视野的黄金期。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家长教育视野不断拓宽,更注重孩子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科学游”是一种以科学探索、科技体验为特色的旅游或研学形式,具有趣味性、丰富性、创新性、教育性等特点,能够帮助青少年接触科学知识、感受科技魅力,从而激发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这种独特的优势,让“科学游”成为暑假期间家长们的带娃新选择。
从现实来看,“科学游”具有多重育人价值。从广东科学中心的C919仿真驾驶舱、北京的 “太空漫游计划”VR航天体验,到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恐龙化石展的特色展览,各地科技场馆构建了“玩学融合”的沉浸式场域,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将多学科的知识融合为一体。青少年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生活场景中,感受科学乐趣、探索科学奥秘、领悟科学智慧。不仅如此,各地科技场馆还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精尖技术融入生活场景,生动直观地展现中国在5G通信、载人航天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学生在沉浸式互动体验、模拟科研实践等活动中,不仅拓宽了科学视野,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暑假的“科学游”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孩子们心中萌发的科学兴趣不应随假期结束而降温。如何让“科学游”的热度持续下去,需要进一步思考。
在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升级的背景下,各类场馆须打破传统运营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在数字化赋能、跨学科整合、普惠化布局等方面优化资源供给。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探究课程、科学体验活动等,联合学校深入推进馆校合作项目,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成长需求。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科技场馆资源,学校也要加强课程设计,实现校内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走进科技场馆学习的条件。
展望未来,期待高质量的“科学游”成为一种常态,助力孩子们点燃科学梦想。
(作者系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研修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1日 第03版
作者:刘秋媛
相关文章:
9岁小丫“三摇跳”获世界冠军09-01
“科学游”热度不应因暑假结束而降温09-01
食堂排骨“蒸发”40万!11双手伸向学生饭碗,校长们法庭上目睹77斤证据08-18
变身中!大田县体育健身中心改造有新进展→08-11
呼伦贝尔:现代农业铺就绿色高产路 高质量发展绘就新图景08-11
佛山中小学生将拥有5天春秋假08-11
说汉语、学茶艺、打太极……俄罗斯学生游烟台品“中国味儿”07-25
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