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国是全球绿茶生产与贸易大国。去年全球绿茶产量突破290万吨,我国以206万吨产量和132万吨消费量奠定核心地位。我国茶叶出口量达37.41万吨,其中绿茶占86.57%。绿茶品类多、类别难辨,为更具象化推动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修订发布《绿茶 术语》国际标准。此项国际标准的修订发布将系统构建起全球绿茶“视觉风味库”,为全球绿茶贸易建立统一技术语言,也标志着我国在茶叶国际标准化领域已成为主要贡献者。
新标准在原版标准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修订,增加了7个附录,包含绿茶分类、干茶外形、干茶色泽、茶汤色泽、叶底外形5个图片类附录,以及滋味和香气2个风味轮附录。修订后的标准将绿茶品类、外形和内质等专业术语转化为直观鲜活的图片和分层清晰的风味轮,生动呈现了绿茶的品类、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143个术语,将术语文字转化为视觉化认知,实现了“文字标准+视觉索引”的双轨呈现,使得绿茶术语表达更直观,有助于解决认知歧义,为国际贸易中绿茶的品类鉴别和感官评价提供科学指导。
据了解,《绿茶 术语》国际标准的修订发布,较好呈现了我国茶产业尤其是绿茶领域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淀,意味着全球绿茶贸易迎来技术语言革新,为绿茶品类、风味建立了全球统一标尺,并将有利于加速我国绿茶出口结构优化,推动绿茶出口从大宗茶向高附加值全品类拓展。
“修订工作历时3年半,召开多次国际会议(线上/线下),通过采集全球代表性绿茶样品对其香气、滋味、外形等感官品质因子系统分析比对,并采集筛选代表性图片和风味轮制作,经过多个阶段的意见征集和处理,最终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国投票后正式发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秀芳介绍。
据介绍,该标准是我国2021年牵头制定和发布的首个茶叶国际标准《绿茶 术语》的修订版,也是我国主导研制和发布的第五个茶叶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制定、修订全过程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提出并牵头推进,得到了全球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来自英国、德国、日本、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8个国家的专家共同参与了标准研制。
茶产业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领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已在茶叶领域组织制定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81项、行业标准60余项。
(其文)
相关文章:
《绿茶 术语》国际标准修订发布07-22
全球连线|在中国共创 与世界共赢 外资在华共建“创新生态圈”07-13
特别策划|第21个中国航海日,看值得骄傲的大国重器!07-11
钢铁动脉联五洲,创新合作向未来07-10
外媒:国内发展和国际参与协同共振 中国全球声誉不断提升07-03
持续加码中国缘于四个“相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