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立足黄浦外滩,扎根江海关大楼,听“航道先锋”讲述奋斗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9:25:00    

76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25日,当日凌晨4时30分,在苏州河北岸的枪炮声中,上海江海关大楼的钟楼顶端升起了黄浦江畔第一面红旗,同时大楼上还挂出了一条30米长的巨幅标语——“欢迎人民解放军解放大上海!”

江海关大楼由江海关(上海海关前身)和浚浦工程总局(上航局前身)共同出资430万两白银筑就的地标性建筑,同周边楼宇相映成趣,与岁月对望,与时代同行。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航局”)自1928年入驻江海关大楼,百年来历经时代变迁和历史洗礼,打造航道疏浚、港口建设、生态治理等核心产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现出中国企业的大国形象和战略担当。

上航人也由此被誉为“航道先锋”。这些“航道先锋”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江海关大楼已经成为他们人生记忆中的重要载体,他们以此为原点建设祖国,走向世界。

全国劳动模范、上航局勘察设研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季岚对记者介绍说,上航局承建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水运建设史上最大的工程。

作为国内港航建设领域的龙头企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上航局就联合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大规模水文、地形勘测,为治理长江口积累了宝贵经验。自1998年起,上航局全程参与建设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2010年,全长92.2千米,通航水深12.5米的长江口航道全线贯通。长江口“咽喉梗阻”的打通,大幅提升了长江中下游江海联运能力,加快了上海成为全球领先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极大带动了长江沿线经济的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已成为世界水运工程史上经典范例。

张祖国是参与过洋山深水港一线建设的“95后”代表,也是“洋山精神”的传承者之一。“江海关大楼见证了我和妻子的美好时刻。”张祖国告诉记者,“2023年公司工会组织了一场集体婚礼,我和妻子一同登上了江海关大楼上的‘上海最美露台’。直面东方明珠、浦江盛景,我不禁感叹:作为上航人,以奋斗者的姿态参与这个美好时代的建设,何其有幸!”

上航局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一张“金名片”。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上航局就积极践行国家“走出去”战略,成为第一家代表国家参与援外工程建设的中国港航企业。

作为疏浚展示馆讲解员,顾明敏已累计带领数万名访客触摸百年疏浚史,“我们疏浚的不仅是航道,更是通向世界的认知通道。很多参访的外国官员、企业高管听完讲解后都会竖起大拇指表示,‘你们,就是中国的名片’。”

上航局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全国水运工程建造大师顾勇介绍,当时上航局奔赴巴林开展吹填工程,这也是中国疏浚业首次进军海外市场。40余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已承建百余项工程,为国家赢得了良好国际声誉。

上航局每年都会举办属地员工线上交流会,适时邀请优秀属地员工到上海总部交流学习,帮助当地员工成长,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和中国企业的文化。

在采访中,顾勇对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疏浚业正在探索如何将“与自然共建”的疏浚理念融入疏浚过程,上航局也将积极参与,紧跟时代步伐,为在海洋空间中构建更多全球公共产品贡献中国智慧。

相关文章:

立足黄浦外滩,扎根江海关大楼,听“航道先锋”讲述奋斗故事05-25

外企高管为中国西部投下“信任票”05-24

痛别!新中国第一位女大法官逝世,享年94岁05-24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无人驾驶将迎来“DeepSeek时刻”|院士上封面05-24

中美高端芯片之争,已出现微妙转变|冰镇热点05-22

浙江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开展双线检修05-21

今日小满:桑茂蚕忙缀华裳05-21

隐姓埋名53年!“夏蓉”的身份,终于揭晓!05-20